您的位置 首页 生活

什么病能引起两侧腰部难受还伴有蛋白尿和隐血?

您好!您说的症状符合中医治疗“无症状性血尿和蛋白尿”的范畴,您可以参照下面的内容进行调理、治疗。

欢迎关注我,为您提供优质的健康答案。

无症状性血尿和蛋白尿又被称为隐匿性肾小球疾病,它是一组病因、发病机理及病理类型不同的肾小球疾病的临床诊断。临床上以轻度蛋白尿和(或)血尿为主要表现,而无明显临床症状和体征,且肾功能正常,一般常在体检或在偶然情况下尿常规检查发现异常,通常包括:①无症状性血尿;②无症状性血尿和蛋白尿;③无症状性蛋白尿等三种情况。

本病临床症状不明显,部分患者可出现肉眼血尿、腰酸痛,故属于中医“尿血”、“腰痛”等范畴。

根据临床资料分析,本病有如下特点:无症状性血尿和蛋白尿可见于多种病理表现的肾小球疾病,如肾小球轻微病变、轻度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局灶增生性肾炎及IgA肾病,甚至可出现于早期膜性肾病。本病因不伴有水肿、高血压等临床症状,多数患者往往只在尿检时发现。尿常规检查或见轻度蛋白尿,或见镜下血尿,或两者兼有。尿检异常或持续或间断,常在感冒、劳累后尿中红细胞增多,甚至出现肉眼血尿,肾活检可明确病理类型,有助于治疗及判断预后。

对该病在未明确诊断前无特殊治疗。患者可以从事强度轻的工作,避免感冒、劳累,如有病灶应予去除,勿用肾毒性药物以免加重肾损害,常用止血药物一般无效,中医药辨证治疗具有一定的优势。本病随诊观察十分重要,应定期复查血压、尿常规、24小时尿蛋白定量、肾功能、血糖、肝功能等。对于病理改变明显而严重者应给予针对性治疗。

【病因病机】

本病正气不足,病邪隐袭,发病缓慢,病情迁延。思虑伤脾,禀赋不足,脾肾亏虚是其发病之本,外感热毒(或湿热)是其发病诱因,热毒或湿热久蕴伤络,或脾肾气虚不摄,血溢脉外,久则成瘀。本病大多本虚标实,虚实夹杂。

1.思虑伤脾 脾主升清统血,思虑过度则伤脾,脾气不足,脾不升清,统摄失司,血运无力,溲为之变,出现血尿或蛋白尿。

2.禀赋不足,劳欲伤肾 素体不健,肾气不足,肾主藏精固摄,肾气不足则肾失封藏,固摄无权,精微下泄;阴虚则火旺,或气病及阴,久病耗气伤阴,气阴两虚,阴虚内热,灼伤血络,而见蛋白尿或血尿。

3.外感热毒(或湿热) 外感热毒或湿热,外邪乘虚侵入,邪热内侵,迫血妄行,伤精动血,或湿热夹精微下注而引起蛋白尿或血尿。

4.瘀血阻络 初病多因脾气不足、运化失常,久则气滞血瘀或气虚运血无力,脉络受阻,致血不循经或精气不能畅流,壅而外溢,精微下流而成血尿或蛋白尿。

本病正气不足,病邪隐袭,发病缓慢,病位主要在脾、肾,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脾肾不足为本,瘀血、热毒、湿热为标。脾肾亏虚,生化无权,封藏失职,精微下注贯穿于本病的始终。若正气得助,邪气得除,则预后较好;反之,病程日久,瘀停湿滞,以致湿瘀互结则预后欠佳。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

(1)无急、慢性肾炎或其他肾脏病病史,肾功能基本正常。

(2)无明显临床症状、体征,而表现为单纯性蛋白尿或(和)肾小球性血尿。

(3)排除非肾小球性血尿或功能性血尿。

(4)以轻度蛋白尿为主者,尿蛋白定量<1g/24h,但无其他异常,可称为单纯性蛋白尿。以持续或间断性镜下血尿为主者,可称为单纯性血尿。

(5)肾活检可确诊病理类型。

2.鉴别诊断

(1)生理性蛋白尿:包括功能性蛋白尿,仅于剧烈运动、发热或寒冷时出现;体位性蛋白尿,在直立状态下出现蛋白尿,卧床后蛋白尿消失。

(2)系统性疾病引起的肾脏损害:如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狼疮性肾炎等可出现血尿和(或)蛋白尿,但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可有皮疹、关节痛、腹痛等症状。狼疮性肾炎可有多系统受损,自身抗体免疫学检查异常。

(3)薄基底膜肾病:常为持续性镜下血尿,有家族性血尿史,肾组织电镜检查可见肾小球基底膜弥漫性变薄。

(4)慢性肾炎:常伴有水肿、高血压及肾功能损害。

(5)轻型急性肾炎:潜伏期多为10~14天,在起病8周内血清补体C3呈一过性下降,肾组织检查为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辨证论治】

无症状性血尿和蛋白尿为一本虚标实病证,临床辨证常以虚实分类,根据常见病证分为下焦热盛证、阴虚火旺证、瘀血阻络证、脾气虚弱证、肾气虚衰证等5个证候。

1.下焦热盛证

证候:多有外感病史,突然出现血尿或蛋白尿,小便黄赤灼热、尿血鲜红,心烦口渴,面赤口疮,夜寐不安,舌红,脉数。

基本治法:清热泻火,凉血止血。

方药运用:小蓟饮子加减。常用药:生地15g,小蓟15g,滑石(包煎)12g,通草6g,炒蒲黄9g,淡竹叶6g,藕节9g,当归6g,炒山栀9g,炙甘草6g。方中小蓟、藕节、蒲黄、生地均能凉血止血,兼能祛瘀,可使血止而不留瘀;滑石、竹叶、通草利尿通淋、导热外出,可使热邪从小便而下;栀子清泄三焦之火,引热下行;其中,生地又能养阴,可防利尿伤阴;当归养血和血,能引血归经;甘草缓急止痛,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则血热清而尿血止。

加减:若尿血日久,气阴两伤者,可酌减滑石、通草等寒渗滑利之品,酌加太子参、黄芪、阿胶等药以扶正;若瘀热甚,小便赤涩热痛甚者,加石韦、蒲公英、景天三七以清热消瘀;若表邪未尽,发热咽痛者,可合银翘散加减以疏风清热解表;若蛋白尿明显者,可加凤尾草、石韦以清热利湿。

2.阴虚火旺证

证候:小便短赤,头晕耳鸣,神疲,手足心热,颧红潮热,腰膝酸软,舌质红,脉细数。

基本治法:滋阴降火,凉血止血。

方药运用:知柏地黄汤加减。常用药:知母10g,黄柏10g,生地15g,山茱萸12g,泽泻9g,丹皮9g,白茯苓9g,旱莲草30g,大蓟15g,藕节15g,蒲黄10g。方中以六味地黄汤滋补肾阴,“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知母、黄柏滋阴降火,以清虚热;加旱莲草、大蓟、藕节、蒲黄凉血止血,以除血尿。诸药合用,肾阴得滋,虚火得祛,血尿得止,诸症悉愈。

加减:若肾阴虚甚者,可加枸杞子、杜仲以补肾阴;若有气虚者,加太子参、黄芪以益气;若热甚者加凤尾草、蒲公英以清热解毒;若兼有瘀血者,可加丹参、益母草以活血止血;若尿蛋白明显者,可加地骨皮、功劳叶、炙鳖甲以养阴固涩。

3.瘀血阻络证

证候:尿色紫暗或夹有血块,面色黧黑或晦暗,腰痛固定或刺痛,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脉涩。

基本治法:活血通络。

方药运用:血府逐瘀汤加减。常用药:桃仁12g,红花9g,当归9g,生地9g,川芎9g,赤芍6g,牛膝9g,桔梗5g,柴胡3g,枳壳6g,甘草3g。方中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活血祛瘀,牛膝祛瘀血、通血脉,为方中主要组成部分;柴胡疏肝解郁、升达清阳;桔梗、枳壳开胸行气,使气行则血行;生地凉血清热,配当归又能养血润燥,使瘀去而不伤阴血;甘草调和诸药。本方不仅行血分瘀滞,又能解气分之郁结,活血而不耗血,祛瘀又能生新,合而用之,使瘀血去而新血归经,则尿血自愈。

加减:若瘀血证重者,可加丹参、参三七粉、生蒲黄、血余炭、炮山甲粉以加强活血止血;兼有外邪者,可加小蓟、白茅根以凉血止血;若兼有肾虚者可去生地,加熟地、杜仲、续断以补肾壮筋骨;腰痛甚者,可改用身痛逐瘀汤以活血化瘀、理气止痛;若尿蛋白明显者,可加制僵蚕、全蝎、莪术以活血化瘀。

4.脾气虚弱证

证候:久病尿血或蛋白尿,面色不华,体倦乏力,纳呆,气短声低,或兼齿衄、肌衄,舌质淡,脉细弱。

基本治法:补脾摄血。

方药运用:归脾汤加减。常用药:黄芪12g,白术9g,茯苓10g,人参12g,龙眼肉10g,炒枣仁10g,木香6g,当归10g,远志10g,甘草6g。方中以黄芪、人参为主,补气健脾;辅以当归、龙眼肉养血和营,合主药以益气养血;用白术、木香以健脾理气,使补而不滞,茯苓、远志、枣仁以养心安神,共为佐药;使以甘草、生姜、大枣和胃健脾,以资生化,则气旺而血固。诸药合用,能补益心脾,血归于经,则尿血自止而诸证悉愈。

加减:若尿血明显者,可加白茅根、蒲黄、藕节以凉血止血;若兼有瘀血者,可加参三七粉冲服,以活血止血;出血较久,缠绵不愈者,加山茱萸、五味子、赤石脂以养肝收涩止血;若尿蛋白明显者,加黄芪、芡实、金樱子以补气健脾固摄。

5.肾气虚衰证

证候:久病尿血或蛋白尿,尿血色淡红,头晕耳鸣,精神困惫,腰脊酸痛,舌质淡,脉沉弱无力。

基本治法:补益肾气,固摄止血。

方药运用:无比山药丸加减。常用药:山药20g,肉苁蓉12g,熟地20g,山茱萸12g,茯苓20g,菟丝子30g,五味子6g,赤石脂15g,巴戟天15g,泽泻15g,杜仲20g,牛膝20g。方中以熟地、山药、山茱萸、牛膝补肾益精;肉苁蓉、菟丝子、杜仲、巴戟天温肾助阳;茯苓健脾利水;五味子、赤石脂益气固涩。诸药合用,则肾气得复,封藏得固,诸证悉愈。

加减:尿血明显者,加仙鹤草、蒲黄、槐花、紫珠草以止血,必要时再加牡蛎、金樱子、补骨脂固摄止血;腰脊酸痛、畏寒神怯者,可加鹿角片、狗脊温补督脉;若尿蛋白明显者,加用覆盆子、金樱子、益智仁以补肾摄精。

【其他治疗】

1.肾炎宁胶囊 主要成分:生黄芪、怀山药、枸杞子等。功效:益气养阴,健脾益肾,活血化瘀,清利湿热,止血尿,降蛋白,保护和改善肾脏功能。适用于慢性肾小球肾炎气阴两虚证。用法:每次5粒,每日3次。

2.健肾片 主要成分:生黄芪、青风藤等。功效:益气补肾,活血利水。适用于慢性肾炎脾肾气虚证。用法:每次5~8片,每日3次,1个月为一疗程,可连续2~3个疗程。

3.黄葵胶囊 主要成分:黄蜀葵花。功效:清利湿热,解毒消肿。适用于慢性肾炎湿热证。用法:每次5粒,每日3次。8周为一疗程。

4.肾复康 主要成分:土茯苓、生槐花等。功效:益肾化浊,通利三焦。适用于慢性肾炎急性发作。用法:每次1.2~1.8g,每日3次。

5.肾炎舒 主要成分:苍术、茯苓、白茅根等。功效:益肾健脾,利水消肿。适用于慢性肾炎脾肾阳虚证。用法:每次1.5g,每日3次。

6.金水宝胶囊 主要成分:人工虫草菌丝。功效:补肺益肾。适用于慢性肾炎肺肾气虚的蛋白尿、血尿。用法:每次3~4粒,每日3次。

7.肾康胶囊 主要成分:大黄、当归、虫草等。功效:调补阴阳,利湿通络。适用于慢性肾炎蛋白尿。用法:每次5粒,每日3次,3个月为一疗程。

8.黄芪注射液 主要成分:黄芪。功效:益气升清。适用于慢性肾炎气虚证蛋白尿、血尿。用法:每次20~40ml,每日1次,静脉滴注。

【转归及预后】

本病病情常时轻时重,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特别是劳累或感冒,常使尿蛋白及血尿一过性增加,但本病绝大多数患者能长期保持肾功能正常,仅少数患者可出现尿蛋白逐渐增多,并出现水肿、高血压而转成慢性肾炎。本病也有自发痊愈倾向,但部分生理性血尿或蛋白尿,部分慢性肾炎、继发性肾病早期一旦明确诊断,则不能再列为本病诊断。

【预防与调护】

1.预防 注意饮食起居的规律性,尽量避免风寒、雨淋等侵袭,食物营养要多样化,以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防止劳累,不宜过量的体力劳动,避免应用对肾脏有损害的中西药物,及时治疗感冒及消除口腔、手、耳、鼻、咽喉等处感染灶,以杜绝引起肾炎免疫反应的免疫原。平时尚需注意锻炼身体,并培养乐观豁达的情操。

本病患者常因感染而加重病情,特别是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急慢性咽炎等,对于未感染者宜常用玉屏风散或黄芪口服液以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对于已感染者应及时治疗,西药常用青霉素,中药常用银翘散、板蓝根冲剂、银黄口服液、清开灵等。对于伴有高血压的患者,应积极控制血压,降压药物的选择应尽量选用对肾功能具有保护作用的降压药品,并根据血压变化,随时调整降压药的剂量。

对于蛋白尿、血尿久治无效者,治疗应以保护肾功能为目的,如病情加重者,则须进行肾活检以了解病理类型,采取积极措施保护肾功能以防演变为肾功能不全。

2.调护 本病临床无明显症状,如尿常规基本正常,应注意适当休息,逐步增加活动,但防止过度劳累,房事也应节制,如活动后尿中蛋白和红细胞有增加趋势,则需继续休息。若临床仅以少量蛋白、红细胞为主者,可予少盐普通饮食,水分可不加限制,忌食辛辣刺激物和海鲜发物,切忌暴饮暴食,过食肥甘之品。

本病部分患者抵抗力弱,极易感冒和发生交叉感染,应避免受凉,防止呼吸道感染,对有炎症病灶的应积极治疗,直至痊愈,以减少感染引起的免疫反应。

本病病程冗长,甚至久治不愈,患者常有悲观失望及急躁情绪,应向患者介绍必要的医学常识,使其对本病有客观的认识,树立治疗信心。

【临证经验】

对于无症状性血尿和蛋白尿,目前部分西医认为无需特殊治疗。如钱桐荪《肾脏病学》第3版认为:“患者以保养为主,勿感冒、劳累,勿用肾毒性药物。如有反复发作的慢性扁桃体炎,可待急性期过后行扁桃体摘除术。患者应定期门诊随诊,重点检查血压、尿常规及肾功能。”而王海燕《肾脏病学》也持同样观点,认为:“在未明确诊断前无特殊治疗。中药,如黄芪可促进肝脏合成白蛋白以补偿尿中丢失,或辨证用药,如六味地黄丸或中药复方。因患者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不多,所以不必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及细胞毒类药物治疗,可试用雷公藤多苷。患者平时应注意勿用对肾脏有损害的药。”

中医药的辨证施治对无症状性血尿和蛋白尿从发作次数的控制、肾功能的保护,甚至临床痊愈都有促进作用。中医辨证因其症状少,临证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辨证应结合辨病,实验室检查结果可作为微观辨证依据 无症状性血尿和蛋白尿是无明显临床表现,须进行尿液理化检查才能发现的病证,按传统的宏观辨证除一过性肉眼血尿外往往无证可辨。因此,对于本病证应根据全身表现如面唇舌色、口味喜恶、二便、病史和用药史、脉象等及尿常规、尿蛋白电泳、尿FDP、血浆白蛋白等检测指标,结合中医对肾性血尿、蛋白尿的病机认识来进行辨证。一般而言,中医认为蛋白尿是因外邪侵袭,脏腑功能失调所致,再由病理产物湿瘀的作用,使蛋白质的丧失加重。其中,脾不摄精、清气下陷和肾不藏精、精气下泄是蛋白尿产生的直接机理,因此,脾肾功能是产生蛋白尿的基本病机。但风邪、湿热(毒)邪、瘀血等因素在蛋白尿的发生及病情加重过程中有重要影响,蛋白尿的形成机理常是气血阴阳的虚损、脏腑功能失调、病邪的干扰交织在一起,表现为正虚邪实、虚实夹杂的证候。而肾性血尿的形成多由热扰血分,伤及脉络或阴虚火旺,迫血妄行;或脾肾气虚,固摄失职,血溢脉外;或久病入络,血行不畅,血不循经所致,有虚实寒热之别。其中,虚证有气虚、阴虚、脾虚、肾虚之分;实证有瘀、热之分。因此,综合蛋白尿及血尿的病机,本病病机以虚实错杂、本虚标实为多见。总之对于无证可辨的患者,可结合微观辨证,如尿色鲜红为火盛迫血,尿色淡红为气不摄血,尿中夹有血丝血块为瘀血内阻,尿混浊为湿热之证,尿蛋白以中、大分子为主者病在肾,尿蛋白中以小分子为主者病在脾,尿FDP增高者为瘀血阻络,病程长者多虚,病程短者多实,苔厚腻者为湿证,苔少舌红者为阴虚证等,即可以初步解决临床无证可辨的难题。

2.区分血尿和蛋白尿的特征,结合病史及伴随症状辨证施治 中医对于无症状性血尿和蛋白尿的治疗根据对其病因病机的认识,邹氏三代医家常用大法为健脾、益肾、固摄、利湿、活血等。但在具体治疗过程中首先应特别注意控制感染,如伴急性咽炎可加用金银花、连翘、蚤休、射干、山豆根、牛蒡子等;伴慢性咽炎者可加用玄参、麦冬、桔梗、生甘草、百合、南北沙参、制僵蚕、蝉蜕等;伴皮肤感染者可加用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半边莲、半枝莲、连翘、赤小豆、土茯苓、苦参等;伴肠炎者可加用马齿苋、红藤、败酱草、地锦草、黄连等;伴尿路感染者,可加用蒲公英、鸭跖草、车前草、知母、黄柏、凤尾草等。其次,在治疗血尿的过程中,虽有“水道之血宜利”的原则,但根据辨证的结果配合使用止血类中药,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一般在血尿初期酌情加用凉血止血药,如仙鹤草、紫珠草、大蓟、小蓟、槐花、白茅根、荠菜花等;血尿中期酌情加用活血止血药,如参三七、景天三七、生蒲黄、茜草根、琥珀等;血尿后期酌情加养阴固涩止血药,如赤石脂、金樱子、旱莲草、阿胶等;出血量多者酌情加收敛止血药,如血余炭、藕节炭、苎麻根等。其他止血类中成药,如茜草双脂、参三七粉、云南白药等也可结合辨证酌情加选用。第三,对于蛋白尿的治疗,如果临床辨证无外邪热毒,即可考虑使用补气药,如太子参、党参、黄芪、山药、白术、茯苓、薏苡仁等。对于长期蛋白尿者,即应考虑久病入络,内有瘀阻,酌情选用活血通络药,如丹参、川芎、红花、桃仁、当归、赤芍、泽兰等,甚至可加用虫类通络药,如地龙、水蛭、全蝎、鳖甲等。对于尿蛋白而无湿热证者,即可选用固涩药,如芡实、金樱子、莲须、覆盆子、煅牡蛎、柿叶等。对于尿蛋白量较多者,如肝肾功能正常,可考虑加用雷公藤、山慈菇、昆明山海棠、蜀羊泉等。

无症状性血尿和蛋白尿的临床发病特点为反复发作,持续时间较长,治疗过程中常会产生急躁情绪,不能很好地坚持治疗。因此,在医疗过程中不能为了一时的速效而使用肾毒性药物,通过降低肾小球滤过率而降低尿蛋白,而应该时刻以保护肾功能为治疗目的,在辨证的基础上,攻补结合,长期巩固,才能获得满意的疗效。

【验案举例】

无症状性血尿属肾气虚衰,热结咽喉证(邹燕勤主诊) 

王某,男,36岁。初诊日期:2003年4月9日。

患者反复镜下血尿2年,无水肿出现,血压正常,未进行肾活检检查,曾做尿红细胞相位差诊断为多形型。今诊:患者无明显不适,脉细,舌淡红,苔薄黄,咽部红。中医辨证为热结咽喉。治疗从咽论治,宜清热利咽、凉血止血为主。

处方:炒山栀10g,玄参10g,麦冬10g,射干10g,制僵蚕10g,炒子芩10g,太子参20g,生黄芪20g,青风藤15g,白茅根30g,仙鹤草15g,大蓟15g,小蓟15g,白花蛇舌草15g,青龙齿15g,川断15g,枸杞子20g,生甘草5g。每日1剂,水煎服。

二诊(6月18日):患者腰酸明显,尿常规见隐血(+),仍有咽不适,苔脉同前。治疗仍宗前意,增加补肾之品。

处方:川断15g,桑寄生15g,枸杞子15g,功劳叶15g,玄参10g,射干10g,制僵蚕10g,炒子芩10g,太子参15g,生黄芪15g,白茅根30g,仙鹤草15g,生薏苡仁20g,茯苓20g,小蓟15g,侧柏叶15g。

三诊(8月6日):偶觉腰酸,寐差,咽部不适,脉细。治疗以益肾利咽法为主。

处方:川断15g,桑寄生15g,枸杞子15g,玄参10g,射干10g,蚤休10g,制僵蚕10g,蝉衣5g,炒子芩10g,青龙齿15g,熟枣仁10g,茅根15g,芦根15g,车前草10g,金银花10g,生甘草5g。

四诊(9月3日):尿常规正常,仍有腰酸痛、咽不适,脉细,苔薄白,夜寐已安。治疗有效,继守前法。

处方:原方去青龙齿,加麦冬10g。

五诊(10月15日):尿常规正常,有慢性咽炎、鼻炎,咽不适,时觉腰酸,苔薄白,脉细。

处方:炒子芩10g,炒山栀10g,玄参10g,麦冬15g,金银花10g,射干10g,蚤休10g,太子参10g,生薏苡仁20g,茯苓20g,辛夷花10g,香白芷10g,川断15g,枸杞子15g,茅根15g,芦根15g,生甘草5g,桑寄生15g,功劳叶15g,制狗脊10g。

按语:足少阴之脉,其直行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故咽喉部有疾患,可通过脉络传导,侵袭肾脏。本病患者反复镜下血尿,初诊时无明显不适,但诊查咽部充血明显,治疗从咽论治,以清热利咽配合凉血止血为本病例的治疗大法,并贯彻始终。清热利咽用山栀、玄参、麦冬、射干、子芩、蚤休、金银花之属,可以长期使用而不苦寒败胃伤气,凉血止血选用白茅根、仙鹤草、大蓟、小蓟之品而无留瘀之弊,两者的用药比重,则取决于患者的临床症状。故在临床慢性肾炎的治疗中,无论患者有无临床主诉,邹燕勤教授必察咽喉,以排除病灶。因咽喉部炎症而致肾病者,其人肾气必虚。本病例的治疗从初诊始无论是否有腰酸主诉,皆加用补肾之品,如生黄芪、太子参、川断、桑寄生、枸杞子、狗脊等,一则有治病求本之意,二则有利于本病的恢复巩固,充分体现了中医整体治疗的优势。这也体现邹教授治肾炎不以急性、慢性为主纲辨治,而是宗中医传统辨证论治原则而诊治。

【小结】

1.本病因无水肿、高血压等明显的临床体征易被忽视,往往在体检或因其他病证就诊时发现,临床容易漏诊。中医辨识归属“尿血”、“腰痛”等病证范畴。

2.本病临床主要表现为镜下血尿或蛋白尿或镜下血尿和蛋白尿三种形式,治疗上因“无证可辨”,故应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理化检查与肾脏穿刺病理结果相结合,使辨证准确,针对性强,才可取得较好疗效。

3.我们对无症状性血尿和蛋白尿的治疗大法为健脾、益肾、固摄、利湿、活血等。对于血尿为主的,早期宜凉血止血,中期酌加活血止血,后期当养阴固涩、化瘀止血,当然也不可拘执一端,应视病情而定。对于以蛋白尿为主,病程日久者,可考虑合用活血通络、虫类搜剔、固涩敛精之法;尿蛋白较多(>2g/24h)而肝肾功能正常者,可酌用雷公藤、青风藤、昆明山海棠、山慈菇、蜀羊泉等。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