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生活

中医关于哮喘的症状介绍?

根据中医理论,哮喘起病主要是由感冒引起的,而侵入肺部的外邪必须先于外邪。例如,如果外邪治疗不彻底,外邪就不能持续内传,肺气(破坏气管内壁的纤毛上皮)受损,气机失调,使肺气不能下到肾,肾不能从上半部分吸收肺气。因此,最重要的原因是感冒、流鼻涕、头痛、咳嗽、发烧等。

中医认为哮喘病与什么有关?

中医认为,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当哮喘病发作时,肺道不能主气,肾虚不能纳气,则气逆于上,而发于喘急。脾为生化之源,脾虚生痰,痰阻气道,故见喘咳,气短。因此,哮喘病是肾、肺、脾,三虚之症。

哮喘病的病理变化的主要脏器肺为主,涉及脾、肾,后期累及心脏。皆因肺、脾、肾三脏功能不足,水湿内聚为痰饮,遇外邪引动而发,痰随气升,气因痰阻,相互搏结,阻于气道,肺失宣降而出现咳喘痰鸣。中医对哮喘的发作期有寒证、热、虚、实之分。

一、发作期

1、哮喘寒证/热证

寒证症见呼吸急促,喉中哮鸣如水鸡声,胸膈满闷如塞,咳不甚,痰稀薄而有泡沫,或呈黏沫状,形寒怕冷,口不渴,或渴喜热饮,气候寒冷或受寒易发,舌淡,脉紧。

热证症见呼吸急促,喉中有哮鸣声,气粗痰壅,咳呛阵作,咳痰黏稠,咳吐不利,或黄或白,汗出,口苦,口渴喜饮,不恶寒,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总的来说,是患者外感风寒或风热之邪,未能及时表散,邪蕴于肺,壅阻肺气,肺气不得宣降,因而上逆作喘。

二、缓解期

2、哮喘虚证

症见喉中哮鸣声低,气短息促,动则喘甚,自汗怕风,咳痰清稀色白,乏力倦怠,腰酸腿软,畏寒肢冷,心慌,脑转耳鸣,舌淡,脉沉细。

久病久虚,体虚肺弱,咳伤肺气,肺气虚衰,气失所主而发生喘促。肺气不足,血行不畅,又可致气虚血瘀,致使喘促加重。若久病迁延不愈,由肺及肾,或劳欲伤肾,精气内夺,肾为气之根,司气之摄纳,故肾之真元伤损,根本不固,摄纳失常,不能助肺纳气,气失摄纳,上出于肺,出多人少,逆气上奔为喘。若肾阳衰弱,肾不化水,水邪泛溢,干肺凌心,肺气上逆,心阳不振,亦可致喘,表现虚中夹实之候。

3、痰浊内蕴

凡急慢性疾患影响于肺,致肺气受阻,气津失布,津凝痰生;或脾失健运,痰浊内生,上干于肺,阻遏气道,气机不利,肃降失常,常为喘促发生的重要内因。

疫唾喘病机多责之为痰。痰的产生为内外多种因素作用所致。外感风寒失于表散,凝而成寒痰,或过食甘肥酒浆,内酿痰热,上干于肺,敛聚成热痰。长期吸烟,薰灼肺道,或愤怒忧思,气机郁滞,均能生痰。而先天禀赋不足,或久病体虚,脏腑功能失调,更可变生痰浊。痰伏于内,胶结不去,而成宿根,一经新邪诱发,引动伏痰,痰郁阻管,气道失利,痰随息动,从而导致哮鸣气喘等症。

4、情志不调

情怀不遂,忧思气结,肝失调达,气失疏泄,肺气闭阻,或郁怒伤肝,肝气横逆乘于肺脏,肺气不得肃降,气逆而喘。

哮喘在大方向上的分型虽然简单明了,但具体到每个患者时,还是比较个体化的,有更多细节上的分型。因此,治疗之法也不能一概而论,更不能随意套用。但由于哮喘难以根治,因此中医对哮喘的治疗原则与西医相同,都是以控制为目的,减轻症状。

热门文章